刷题美少女首战CPA一次过六科|上班族、双非学校、非财会专业
作者:张可琛 BT学院六神班学员
学号:1612110224 在职备考
成绩单:
考霸画像:
2017年BT学院64位CPA一次过6科、5科考霸经验贴:第一篇
2016年公司正好做了一个大型收购案(金融相关),工作日电话会议到凌晨、周末集中关小黑屋开会是日常,当时收购案我还是蛮有心得的,一是接触到很多行业大牛,二是发现只有进入核心金融行业(CPA是敲门砖)才能离“钱”更近;
2017年春节前后收购案顺利完成,我就下定决心要考CPA了,因为收购案后期参与的整合业务较为日常,所以我也有时间准备考试,就一次性报考了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的6门考试。
因为备考的初衷不是为了短期的升职加薪,所以整个备考心态还是比较淡定的;但是查分当天还是衰了,衰到最后告诉我成绩的人是偷偷拿到我身份证号的朋友,他把截图给我看的时候,我一直觉得他是骗人(经常ps恶搞),直到我自己“亲手”打开了查分界面,嗯,分数最低的一门是60分,ok,我真的一次性通过了注册会计师专门阶段的6门考试。
记得当时看吴萍(BT学院2016年一次性过6门)的经验贴,她说查分过后的5个小时就没有那种兴奋感了;我差不多是1个小时就没有特别开心的感觉,一是分数不是很高,低分飘过的科目想想还是后怕的(感恩),二是觉得自己确实努力了,通过并不是完全的侥幸;以后就为了中注协对我的网开一面,我也会继续努力的。
作为BT学院2017届的“刷题狂人”,我也是一个“典型代表”,而低空飘过也证明我的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的经验贴也会分析出我备考中做的好和不好的地方,希望对接下来备考的人能有所帮助。
(前方高能毒鸡汤)
01
立志、手段、控制(事前、事中、事后)
1、立志
我们必须真的想过CPA,这可能是一句废话;大部分人从小到大的考试之路都不特别顺利,而决定要开始的那一瞬间都带着“脚踏七彩祥云,想带走意中人”的闪耀光芒,而后我们想背的单词多少是停留在“abandon”、想看的注会书折在“第五章:金融资产”;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真的想过CPA,这条路会非常辛苦且孤独,在那些不能对外人道的深夜,一遍遍遗忘所带来的挫败感不会让自己觉得是个盖世英雄,而是:
通常这个时候心情是非常悲壮的,别想太多,别怀疑自己,要告诉自己:不是我一个人在笨,你笨我笨大家笨,笨笨~大家都是一样的,太容易的事情本身价值不会太高,我们只能在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而已。
2、手段
每日三省:
a. 是否通过各种方法完成了对知识的掌握(无论是三遍法、框架法、改错本,最重要是自己的方法)
彬哥、向艳还有各位大神的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但是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一样,能把一个方法用到极致的程度也不一样,千万不要做形式主义;我们必须从内心接受这些方法、合理分配看书、做笔记、做题时间并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到最后我们就不是在用别人的方法,是在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
b. 是否保持心态平稳,不浮躁不气馁
这对在职和全职考生都很重要:在职考生每天在公司鸡飞狗跳以后,回家之后还要调整状态继续学习4个小时以上,全职考生的机会成本大;不仅如此,我们也许会牺牲友谊、爱情(亲情表示不服),在拒绝诱惑、接受质疑之余,我们还会时不时崩溃,崩溃为什么别人分数那么高,崩溃为什么做了的题还是会错,崩溃为什么不能追《姑姑和侄儿的爱情故事》(狼族对此表示呵呵)。
没关系的,这都是你的大脑持续高速运转的应激反应,如果你没有崩溃,可能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待在舒适区;接受崩溃(拖着残腿)继续前行,本身不就是电影里最美最悲壮的桥段吗?
c. 是否保证高效学习时间(关机、逃离舒适区)
关机真的是最简单也最难的事情,没有关机的孩子都觉得不看手机不就行了,其实不行。现代人受手机控制太深,人又都有自我怜悯之心:看了几页书觉得好累想刷一下手机,刷完发现刷手机的时间远比学习的时间多,而且手机太好玩了,是谁想到要考注会的(此处可能为第五章金融资产),接下来就abandon了。
另外一件事情是逃离舒适区,这个概念可能比较深,每个人情况又不一样;我就拿自己举例吧,看书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没有看进去,就觉得做题好,做题思想集中又能真正掌握考点,然后我就疯狂刷题了,到后期做题成了我的舒适区,反而忘记初衷(第一点)。这点需要我们经常反省下,任何手段都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我们切不可把手段当目的。
这三件事情是我在查分后想明白的,初期备考期间我是有计划的,到后期得失心上来,常常盯着分数和题库榜单看,导致刷题是为了刷题,总结和思考都非常形式主义;而且刷出来的高分掩盖了很多问题,比如之前心里比较有把握的经济法今年一旦不考真题套路,我就一脸懵逼。
3、控制
2017年BT学院周测的频率由低到高,总体安排非常合理;我们可以通过周测检查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鉴于我自己的情况,我建议不需要过多过重复地刷题,每做一套试卷,分析的时间可以是考试时间的2倍,已经做过很多次的题目跳过,然后就是对经典题(不熟悉)、错题的“解刨”方法:
1) 首先回归知识点,定位相应考点;
2) 再把知识点带到的章框架回忆一下,如果能带到其他章节会更好;
3) 考点(一两句的那种)写到改错本题目旁边,反复记忆;
4) 同类题型归类;
各个科目的学习方法
各个科目的经验贴大家应该都看过很多,6门确实学习起来感觉不一样,所以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享这段经历---所谓的“学习恶心点”,学习的很顺利大家都抱着必过的信念,可是当我们遇到瓶颈期的时候,如何去克服那些“恶心感”可能才是顺利坚持下来的必备因素。所以我按6科个人感觉恶心的程度进行排序,和大家分享一下一段2017年的这段备考时光:
1、审计
在我上审计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就深深的感受到了它的恶心(中文字都认识,连成一段话就不知道它在讲什么):名不虚传、从内到外;我内心非常抗拒这门科目,但是我又非常想过关,然后我就用了最笨的方法:抄书;嗯,真的没看错,我是真的抄,把知识框架和重点语句一字不漏的抄下来;当时受了孙建蕾(BT学院2016年6科全过第一名)的启发(这么笨的方法甩锅给别人正是我的作风),她当时抄的感觉很好,把审计抄成200来个知识点,经常过一遍,到考前已经可以很流利得一字不漏得背下来。
这个方法我只做了1/3,我只抄了,抄的过程感觉更恶心了,然后就放弃这个方法开始狂看讲义狂做题;其实蕾蕾的这个方法很好,我只执行了最笨的部分,后来审计成了我花时间最多但是成绩最低的一门。
如果以后你在学审计的时候也和我当时的感觉一样,先在心里默念“我一定会过审计”三遍,坚定信念以后再试试以下方法能否管用:
1) 迷惑自己审计很可爱,它的可爱之处在于能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遍还显得逼格很高,如果我们真的掌握了这项绝技,以后工作上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认真脸);
2) 审计最重要的是审计思维,比如独立性等等;在学审计的时候先带上“有色眼镜”,要有“被害妄想症”:被审计单位的高管都想忽悠你、也没什么内控、财务人员都受了指使;想起以后上市公司造假,广大韭菜可以绕过上市公司可以直接找会计事务所赔钱,你以后可能身为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审计项目负责人,是不是应该打起十二分精神去面对这些“牛鬼蛇神”?审计思维如此重要又腻害,学好审计真的非常重要呢。
3) 刷完审计讲义5遍之后,基本就不怵这个科目了,然后再把审计的一条条知识点过脑子(这步我没做好),去分析它到底在表达什么,我们到底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考官可能在那些词语设陷阱。
第三步来回几遍后,会发现审计没有那么可怕恶心了,辅助以后期的早读,过关可能就比较顺利了。
2、战略
战略一直都是比较有争议的科目,很多人觉得它书本薄知识点少,很多人觉得这门无厘头不适合考试。注会6门没有1门是可以轻松过关的,学起来轻松的科目考试未必轻松,学起来难的科目通常后期没那么痛苦。
战略当时第一遍的时候大家都不觉得难,到了临考前又不约而同的方张了起来;战略是BT学院开课最晚的科目,第一遍只有6-8个课时,加上前面5门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一遍普遍都学得不是很好也不用心,第一次周测过后,大家纷纷对这门传说中最简单的科目侧目,因为它实在是太BT了:客观题不知所云还得硬着头皮选,主观题还得1234地把考点列出来。
考前我最担心的就是战略,到最后一个月花的时间相对较多,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克服恶心和恐惧):
1) 把知识点做对比,比如成本领先、差异化战略的适用条件、优缺点分别对比列出来,这样反而比较好理解和记忆;
2) 用心的做客观题,战略的客观题选项很有迷惑性,除开对知识点本身精准地掌握,答案往往在题干里,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再回去找对应的答案,不要受选项干扰;
不足之处:战略和审计一样,需要对知识点扣字眼,所以一定要在形成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完成对细节的掌握;我在后期对知识点不够上心,想通过刷题完成知识点的记忆,这个方法非常侥幸,至少我在以后的考试中不会这么偏激。
3、 会计/税法(常规、正经的学习方法)
会计和税法开课比较早,这两门建议基础一定要打牢,紧跟课程不要落下,不然会打乱其他科目的节奏。
这两门学习起来非常不恶心,每一章的框架感非常强,有自己的知识脉络,在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后把讲义上的题目都做3遍基础就比较牢了,以下是需要强调的部分:
1) 上完课以后一定要自己过一遍;比如会计里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是最难的部分,第一遍学习的时候会被各种分录和关系恶心到,没关系,反正会恶心很多遍(彬哥真的一直会复习);但是每一次被恶心之后,需要自己重新整理一遍,形成套路之后再做此类的题目会有点兴奋,也会完全克服恐惧感;
同理,税法学习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时候上完课会感觉知识非常多,当天上完课一定要动手整理一遍,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 学会取舍;税法的知识点非常多且琐碎,在初期因为有框架护体不会感觉有很大问题,但是到了9月份再回头看,发现税法的很多小知识点都已经遗忘了;尤其是最后三章,我们当时跟着彬哥学习的时候是采取以点带过的方式(真题考点死守,其他知识点放掉),一开始觉得没有问题,2016年真题卷又让我对最后三章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它们可以这么考,然后税法就成了考前我第二担心的科目。
当时我的心态确实很想追求“全”,但是换个角度想:任何考试都是对整本书掌握程度的考察,而不是盯着在现实生活较为少见的国际税收和较为死板的征管进行考察(大部分人不会,不能筛选优劣),认识到这点,心态就会放平。
4、经济法
经济法其实没有特别的学习方法,我觉得按照彬哥的思路和节奏来就可以了,我觉得没有做好的部分是总结,比如学习起来最头疼的天数其实可以按比如10天、15天、30天等一个个总结,串联知识点并强化记忆。
学习经济法过程比较值得分享的反而是心态问题,就是在备考过程如何从崩溃中走出来。
经济法是5月末开始上课,当时我因为审计已经十分疲惫了,后期开始穿插着财务管理上课的时候,加之那段时间正好工作比较忙,我就彻底崩溃了。大概有3-4周,我是逼着自己坚持上课、考试,感觉自己是一个躯壳在学习,灵魂大概已经热死了。周测的时候题都会,就是做不对,学习老走神,不学习又愧疚,有点恶性循环。我就寻思着这样下去可能会崩盘,就休了5天年假。这5天我除了补觉,就拿着经济法的历年真题做了一遍,做完心里有些底气,状态就慢慢调过来了。
如果以后你也有这样的阶段,先不要慌张,状态也不可能一天就调整过来;每天还是保持学习的节奏,可以适当地增加休息的时间(不要刷手机),在长期超过身体负荷强度的状态下,它确实需要喘息和缓解一下。
5、财务和成本管理
我可以说到最后,财管是我最喜欢的一门科目吗(分数打脸也不管^^)。
财管一开课的时候,直播间此起彼伏叫声连天,初学知识相对晦涩,知识不懂还要去做题(根本不会做);但是,学习财管真的可以通过做题来解决,多做几遍就好了(很对我当时的学习风格),刷题专治各种不懂。
财管成绩出来比我想象的要低,也侧面证明不能靠刷题得高分;看书总结和做题练习就像人的两条腿,一起走才走的稳,而学习阶段不同,也需要适时地改变侧重点(这确实要到一定的学习深度才能体会,根据个人情况而变化),最重要是记录自己的学习轨迹(笔记以及改错本),通过各种方法(框架法、三遍法等)完成对知识点精确的掌握。
今天已经是查分后的第4天,2017年也接近尾声;我的心情早已归于平静,谢谢彬哥以及BT学院陪伴我们走完这辛苦然而有收获的一年。前路漫漫,我们不告别但也该向自己的终极目标继续前行,希望你我的努力都能获得回报。
2017.12.18
问卷调查:2017年CPA一次过六科五科的考霸都有哪些特点?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2018年CPA课程!